首页 古代言情

农家有女如春暖

第76章 踏臼

农家有女如春暖 恬静舒心 1056 2019-07-08 06:00:00

  还有十天,就要过年了。

  榆树村的家家户户,都开始做年料,为过年做准备。

  所谓的“年料”,是当地的土语,泛指除了衣服鞋袜跟肉类之外的,各种年货。

  榆树村千百年来,都有这样的习俗,每到过年的时候,无论贫穷还是富裕的人家,都一定做油糍跟糍粑。

  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用熟糯米饭放到石臼里,捣成泥状制作而成,是南方各族的小吃。在千百年前,就流行于南方各地。

  而油糍,制作方法也不复杂,就是将糯米磨成浆,倒入布袋压干水分,干浆掰散。红板糖下锅,加水熬成糖浆,滤去杂质,与掰散的干浆揉成粘糖团。每次取糖团剂些许,稍按扁,捏紧收口,放在净纱布上,用手指稍按成凹形状,制成油糍生坯。最后,大锅内加花生油,烧到四成热时,放入油糍生坯,用小火炸至浮出油面时改用中火,待油温升至六成热时,继续炸油糍,炸至金黄色时捞起,沥去油即成。

  起锅后的油糍,就跟一个个乒乓球似的,圆圆的,象征着团团圆圆。

  富裕一点的人家,还会做江米条、米花糕、油角、花生饼、豆饼。还有,红瓜子、向日葵,也是少不了的。

  这些东西,当然不是单纯做来让家人吃的,主要是为了待客走亲戚之用。比如,出嫁的女儿,大年初二回娘家的时候,是一定要带一篮子的年料去娘家的。到时候,娘家一般会收下一半,然后再添三分之一自家的年料,让女儿带回婆家去。

  这是有来有往的意思,也是交换着,品尝一下女儿(娘家)的年料。

  另外,腊肉腊鱼腊鸡,也是少不了要做的。

  回娘家的时候,也是必然要带一条腊肉的。到时候,娘家也是会收下半条,余下半条会让自家女儿带回婆家去。不过,腊肉的话,娘家就不会再添上自家的了。

  关竹的娘,也就是余小霞,她做的油糍非常好吃。无论是在娘家那个村子,还是在榆树村,都是人人夸赞的,是公认做的油糍最好吃的。

  这主要是,余小霞熬糖浆的手艺,不是一般的好。可以说,多一分嫌多;少一分,不够。

  所以,做出来的油糍,甜度刚刚好。

  而且,无论是有馅料的油糍,还是没有馅料的,口感软硬,也都拿捏的十分好。除非极个别太过挑剔的,或者是诚心找茬的,吃过她做的油糍的人,就没有几个不赞叹一声。

  榆树村的人做年料,都是好几家一起做,做完一家的,再做另外一家的。往年,关竹家都是跟隔壁的贺家,以及二伯家一起做。

  今年,也是如此。

  也,也不全对,今年靳家的人,也加入了进来。

  气氛,十分的热闹。

  女的负责做年料,男的负责踏臼,打造糍粑。

  这是脚踏的臼,可以两人一起踏石臼,还是比较轻松,也比较有意思。而不是电视上播放的,用手持木棒,捶打糯米。

  古人,还是很聪明的。

  在京城长大的靳开来,头一回见识到踏臼的样子,不禁十分的好奇。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