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幻空间

他来自极光

第十五章 加入科考队

他来自极光 言尽不言 3129 2019-06-12 22:59:51

  生物研究所一共录取16个人参加南极科考,其中三名实习生被刷下,选上的将和其他项目组成一支庞大的科考队,赴南极进行为期两个月左右的科学考察。

  生物队员在童教授安排下做了细致分工,晓露和柚子被安排做童教授的实习助手。听到这样安排,两人别提有多高兴了,憧憬着接下来的工作中能在童教授身边学习更多。

  生物队年轻人居多,除了实习生多是第一次参加野外科考,出发那天他们很兴奋,加上童教授信心满满给年轻人打气,好像孩子王领着一群大孩子,氛围轻松很多。

  一路上晓露话不多,很沉默,其实她比任何一个人都想去南极实现她的科考首秀,想到可能会再次遇到森,不免很担心。如果她对森那些猜测是真的,很有可能会给同事们带来危险,她不敢再往下去想。

  这次去南极的路线不是从南美出发,而是飞到澳洲,然后搭乘国家的科考船雪龙2号到达科考站,行程比晓露第一次去南极时候要慢很多。在此之前雪龙号已经从国内出发,在海上航行快一个月了,这次在澳洲停泊就是为了等生物科考队一起。

  船上大部分是各个科考站的生活物资和设备。极地科考船,不光要运送科考队员,还有各个站点物资和南极留下的生活垃圾。从国内出发,至少也要一个多月才能到达南极大陆,过程很艰辛。

  初次参加科考的队员经受不住海上风浪的颠簸,大部分人晕船吐了。生物队第一次乘坐远洋轮船,南半球目前处在夏季,多风的季节,热带气流很容易形成飓风,雪龙号每年经过这片海域遭遇风浪是常有的事。

  晓露扒在船舱房间的扶手上,努力使自己平静,这可比游轮受罪多了。柚子则直接睡倒在床上,脸色惨白,她晕的两天没有吃东西,靠打点滴维持,看着很让人心疼。

  很快到南太平洋和南印度洋的交汇点,海水呈现深蓝,有深海恐惧症的人看都不敢看一眼,风浪起时,深蓝色的滔天巨浪使人窒息,生物队员第一次见这深海,个个躲在船舱里战战兢兢。

  经过几天的颠簸,船终于进入南极圈,风平浪静,转而是一望无际的冰原。船一边破冰,一边行驶,速度越来越慢。

  船舱外雪白的景象令所有人兴奋不已,大家顾不上吐得虚脱难爱,纷纷到甲板上来看美景,一扫之前的紧张恐惧,觉得看到冰雪离目的地越来越近了。其实离他们要去的考察站还很远,在南极大陆腹地,上了岸还有一段路程。

  在路上,其他科考站的人员陆续下了船,岸上有来接他们的直升机或雪地车。他们大部分是考察站的后勤工作人员。

  反倒生物科考队员众多,在南极科考史上还属首次,童教授带一大半实习生来这里,希望他们有实地考察的学习机会,方能看出优劣。

  大约十来天的行程,科考船终于靠在岸边,岸上几辆雪地车驻此多时,这是来接他们的,离考察站仍有一段距离。因科考船到不了腹地,只能由雪地车或直升机接送才能抵达。

  雪地车经过大约4个小时的路程,才到生物队要去的考察站。下了雪地车,所有人都被这美景惊呆了,都忘了寒冷和身体不适应。一眼望去,科考站像是茫茫雪原上的巨蛋,周围伫立几架风力发电机用来发电,南极的风很大,用风力发电节能又环保,因地制宜解决电力问题。

  大家提着各自行李在向导带领下进入科考站。初进去,队员们又一次惊叹,里面不像科考站,倒像是科技馆。

  听科考站里老队员说:这个站去年刚建成,未来只用于地质、地磁,大气层和南极岩层冰层生物方面科考,而且这个站比其他几个站要先进高端,面积上也比其他站大好几倍。其他几个在地基上建站,而这个站则是打开冻土层建起来的,不光有各种实验室,地下空间也相当的大。

  生物队员们面对如此高规格的科考站,个个惊叹不已。来到地下生物实验室,里面的设备绝不亚于研究所的,地下两层空间,最下一层才是生物实验室,每个研究室里都装了先进的恒温系统、有细菌培育室、无菌室、标本展览室……等等共六个研究室。

  生物队从国内带来很多先近的生物研究仪器,分管后勤的专家刘老师正在组织科考站工作人将这些仪器搬进实验室。

  生物队员们跟着向导又来到顶层,这里是恒温大棚种植区域,队员们眼前一亮,只见里面种上各种绿色蔬菜,还有各类花卉,给科考站带来春意盎然的视觉感。队友们像是在博物馆里欣赏稀世珍宝一样,兴奋又好奇。

  最后向导带他们去住的地方,环境不错,上下层的床铺,虽然不是理想的样子,听老队员说,相比其他科考站要舒服的多。

  晓露和柚子选择住在一起,晓露上铺,柚子下铺。下船到现在几乎马不停蹄,两个人都很累,尤其是柚子看到床直接倒下了,晓露则是简单的收拾一下,至少自己觉得满意才躺下休息。

  两人不知道睡了多久,被敲门声惊醒,原来是包子在找她们。

  “你们怎么还在睡,老顽童要给我们开会,快点快点......”刚来没有配对讲机,包子只有主动来敲门一一通知。

  “什么事那么重要,休息都不让我都快散架了。”柚子在床上闭着眼睛,一副不想起来的样子。

  “快起来,这不是在学校宿舍,忘了来干嘛了吗?”晓露从上铺下来敲了敲她。

  柚子不情愿起来了。

  三人来到会场,发现其他人基本到齐了。一进去,除了他们认识的队员之外,还有一个皮肤黝黑,神情沧桑的男人,类似于长期生活在XZ被强紫外线灼伤的那种皮肤,那人站着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不用说一定是领导之类的角色。

  南极的紫外线很强烈,户外一定要做好防晒措施,一不小心就会对皮肤造成永久性的伤害。

  待人全部到齐,经过童教授介绍才知道眼前这个人是地质部门的专家,也是科考站负责人之一,这次科考领队,今天来相互熟悉,主要给大家讲南极的户外科考注意事项。

  首先他给大家做了自我介绍,叫吴乐,至少参加过5次大型科考,资深南极通。他向大家讲解了南极的环境天气和出行所需的装备,遇突发事件如何自救等。

  生物队年轻人居多,又是初次到南极,听着他说的那些情况个个吓得脸色苍白,议论纷纷。

  “吴队,你说的是不是太吓人了,有那么可怕吗?我们集训时教练可没说有这么多突发情况。”包子按捺不住第一个开口质问向导。

  吴乐解开他的袖口,一条很长的疤痕从手臂一直延伸到手掌。

  “这是两年前从冰川上遭遇暴风刮下来,被冰刀所划。”吴乐抬起他的手向大家展示,众人看得胆颤心惊。

  柚子看后吓得抓住晓露的手,晓露却不以为然,想到自己一个多月前在冰山遇险时的样子,不是一样没事,连伤都没有,只要科考队有像森他们国家那样的装备,不说救人,自保应该没有问题。觉得吴乐讲的有点危言耸听,故意把他们初来乍到的队员震慑一下。

  “那我们有好的装备自救吗?”晓露问道。

  吴乐顺着声音望去,说道:“目前我们的南极科考装备是最好的,但是在自然灾害面前,装备救不了任何人。”

  晓露没再说话,她不想把自己经历的那件事拿出来说,说了别人也不信,还会泄露不该泄露的机密,甚至对自己人身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隐患,但却很不服气吴乐的说法。

  接着很多人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吴乐均能一一回答,这一点倒让人佩服有加,知识面很广,不愧能坐上领队。

  他不仅讲户外科考的注意事项,还对队员们长期在这种极端环境里会出现的心理状况做了提前预防。

  会议进行将近4个小时,队员们都略显疲态,尤其生物队刚到这里,一路疲惫没有休息好。

  以前科考队刚来南极,设备环境都不好,很多人因身体状况明显又很孤独,最后抑郁焦虑了,回国很长时间不能正常与人交流。

  这两天刚到不急于去科考,吴乐要带大家进行简单的野外求生训练,让他们能快速适应南极环境。

  新的科考队员来南极之前都要去国内寒冷的地方进行南极户外模拟训练,因这次生物科考时间太仓促,并没有此项训练,直接改去南极因地制宜训练。体能合格就参加野外考察,不合格的队员就在科考站实验室里,这样做是让他们每个人都有在恶劣环境锻炼的机会。

  会议结束没过多久,包子就跟八婆似的来到晓露他们宿舍,一进门神秘兮兮道:

  “猜我今天带来什么一手资料?”

  “快说,快说,别卖关子了。”晓露和柚子都凑了上来。

  “吴乐的资料......”

  “快说,我想听。”柚子两眼放光,而晓露则是一副不屑,转头忙自己的事情。

  “他有什么好资料,值得你这么兴奋?”晓露冷哼一声,一脸轻视。

  “他的经历可谓是一场传奇,我有点崇拜他了......”说着一副心驰神往的样子。

  晓露鄙视道,“我看你谁都崇拜,能不能做你自己啊?”

  “我是学习总结前辈经验,这样更好的完善自己,将来......”

  “你到底讲不讲啊!”柚子急了,打断包子的话。晓露瞥一眼柚子,只见她一脸的花痴相。

  “别急,别急,听我细细道来......”只见包子在眉飞色舞的讲,柚子则在一旁如痴如醉地听着。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