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幻空间

他来自极光

第二十三章 暴风雪

他来自极光 言尽不言 3045 2019-06-20 18:55:44

  眼睛能看到的地方全是一片雪白,是否有超级冰川还有待进一步探明,环境岁恶劣,但每个人都很激昂,这是有南极科考以来最远的一次,信心满满希望有重大发现。

  风有点大,大约有七八级的风力,即便这样,经过大家努力,帐篷完好在大风中艰难地搭建完毕,不得不佩服南极科考整体协作能力。

  晓露和包子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野外科考,自然不懂这些。其他队员虽然没有参加过南极科考,但是在别的地方有过实地察查经验,就像童教授,还能去指点别人这个怎么弄,那个怎么装的,反观他俩就是一个白痴。突然之间晓露觉得自己就像吴乐昨天说的那样,学经验也要分时间和场合,象这样的场合,谁还会管自己呢,你不去麻烦别人已经万幸了。

  她来到童教授身边,老人的眉毛上已经结满了厚厚的冰晶,一边拿着氧气瓶,一边看着现场安装钻井设备。

  “童教授,您说这次我们能找到超级冰川吗?可这里看不出来有。”晓露疑惑问道。

  “呵呵,超级冰川在地面上是看不出来的,要看地下深度是多少。”

  “地下?这怎么能看到?”

  “地质队经验多,他们钻第一层冰就已经知道了。”教授喘着粗气道。

  晓露似懂非懂点了点头。

  随着机器的轰隆声,钻井设备开始运转,这种设备是地质科考特有的,不光能钻各种土层岩层,就连南极这种硬度厚度的坚冰也不在话下。

  地质钻探设备经过几次更新迭代,从当初单一的性能,发展到现在的多功能,可以无限延长深入地下500米左右,取出芯的长度从当初的几米到现在的几十米。

  ......

  这时候风更大了一点,吹得帐篷呼呼作响,时刻都有被掀开的危险。本来忙得热火朝天的队员看到突如其来的大风一下很紧张,不敢有半点松懈,尤其吴乐,他对这样的天气敏感度特别强,似乎能嗅到异样,于是带领几个人又加固了帐篷四周。

  面对突发情况,很多队员因为紧张出现了气喘现象,甚至说一句话都费劲,随队医生强烈要求大家赶紧进车箱躲避。

  车箱是恒温的,有供氧系统,大家都听从医生的建议,十几个人都躲进车厢。有两个负责设备的小伙子因为缺氧气都喘不上来了气,扯开面罩整个脸苍白无色,第一次参加南极科考的队员吓得不轻,这哪叫科考,纯属玩命呀。

  车箱里开始小骚动,有几个人情绪很不稳定,了解才知道目前所在位置海拔接近4000米,离极点非常近,极端环境下身体随时可能出状况。

  大家知道了所在位置的海拔,很多人都傻了眼,在南极这个距离,人类还没有真正到达过,他们打破了科考记录。吴乐一边安抚大家情绪,一边拉着童教授到车箱拐角不知道在商量什么。

  外面的风越来越大,身体出状况的队员在队医的救治下慢慢缓了过来。雪地车在大风下明显感觉在晃动,能撼动如此大吨位的雪地车,风力至少到12级。

  包子紧张地打开隔离窗,透过玻璃发现外面灰蒙蒙的一片,能见度非常低,不远处刚搭好的帐篷已被风吹散开,帆布挂在钢架上四处乱窜。第一次看到如此撕裂的大风,吓得他出了一身冷汗,手发抖几乎关不上窗子。

  十几个人七七八八坐在车箱地上,或靠在物资上,大家议论纷纷。吴乐和童教授仍坐在拐角说着话。

  包子小心地移到晓露旁边,扯了扯她的防护服......

  “太吓人了,外面,外面的天都黑了......”包子结结巴巴地说,声音很小。

  晓露此时呆若木鸡,她想到两个多月前在南极被突发风暴吹落山崖的情形,也像今天这样的风暴,似乎今天的风雪比上次更加恐怖。那次得救因为巧遇到森,可这次呢,难道真的要交待在南极吗?她不敢往下想,心里越来越恐惧。

  包子见晓露没有理会自己,又去碰了碰她,发现她此刻比自己还要害怕,身体在抖个不停,于是又推了一下她,才回过神来。

  “你是不是害怕了?”包子小声问道。

  晓露回过头眼睛死死地盯着他,她知道自己对外面的情况很恐惧,但又不想在同事面前表现懦弱,于是坚定地对包子说道:

  “你才害怕,我,我是冷......”

  此时包子哪有心思揣摩晓露心理,担心自己会不会死在这儿,正准备和晓露说话,吴乐打断大家。

  他站到队员们中间,

  “大家不要害怕,这种天气在南极属于正常,不出几个小时就停了,雪地车里很安全,大家大可以放心,刚才我和童教授在商量,暴风雪停了,我们就立即着手钻井,只钻这一处,不再另找他处,无论是否找到有力证据,我们立刻返回基地。”

  吴乐的话像一味定心丸,大家表示赞同,也算比较人道。

  晓露放下紧张心理,这时候的风依旧很大,没有减下来的迹象,车箱里紧张的气氛却缓和许多,大家有的在谈研究,有的在说别的。队医给每个人做了简单的体检,基本上正常,唯独童教授不能再下车了,血压偏高,外面环境恶劣,弄不好随时都有意外发生。

  大约过了三个小时左右,风小许多,车子也不晃动了,吴乐凭经验知道风雪马上就会停止,招呼大家立刻工作,队医给每个人配备一个氧气瓶。

  晓露和包子也跟着下去了,童教授想留下她,让她在车里,晓露明白他的意思,不想让自己涉险,但她不愿放弃每个机会。

  车外,虽然还有风,明显小了很多,钻探帐篷只有一面在风中乱舞,其他早已不见踪影,远处的直升机至少被风吹出去有50米,看着都害怕,这要是在风中驾驶,估计早被吹落了。

  “难怪风那么大,我们在两座山喇叭口的位置扎营,这是风口。”包子气愤说道。

  晓露环顾四周,确实如包子如此。

  “少说两句,留口气喘气吧。”

  “什么?”晓露说话声很小,包子大声问道。

  晓露做了一个‘嘘’的手势,包子很识相没有再说话。

  风停了,天空仍然灰暗,为了不耽误时间,钻井和重新搭建帐篷在同时进行。

  两个小时左右帐篷安装完毕,这边钻井却只钻入地下5米,这个速度地质队十分意外,他们把钻出来的冰进行简单分析后才发现,这下面冰的硬度是其它地方冰硬度的几十倍之多,而且越往下冰的硬度就越高,想在三天之内打透很难完成。首先不知道冰层到底有多厚。

  吴乐站在钻井旁边很是焦躁,以前从未出现过的情况,他细细看打上的冰芯,形状基本和其他地方没什么区别,只是颜色呈黑色,看不清属于哪个年代层,所以,最上面的冰基本没有研究价值。

  看着一堆堆没用的冰芯,吴乐上去踢了一脚,并让队员继续钻,直到钻出土为止,方能分辨冰的厚度。

  晓露在一旁则是将这些冰用袋子装上密封好,吴乐很纳闷,走过去问道。

  “刑晓露,你装这些没有研究价值的冰干什么?”

  “带回去研究。”

  “你又不是搞地质和气候研究的,地表的冰能研究什么出来?”

  “研究生命。”晓露惜字如金,她不想多说话,怕喘不上气。

  吴乐听着莫名其妙,心想,这地表从过去到现在都没有过任何生命迹象,寸草不生,别说是飞禽走兽了,有研究价值也是这冰下的土壤。本想让她保留体力不要徒劳下去,但看着她这般认真打消了这个念头。

  通过现场地质环境专家的检测,挖出来的这些冰芯也是近代的,黑的原因,因为日积月累,大风风干了里面的空气,再加上空气异常干燥,使密度越大越大,不光黑而且特别硬。

  吴乐一直监督着钻井,机器发出特别刺耳的声音,和前两天在中央山脉钻井的声音很不同,这儿所发出的声音就像在啃噬这片冰山。

  生物队除了童教授不在,其他人都在钻井帐篷里和地质队各个专家研究员一起进行分拣有用的样本,可是经过生物队里两名专家观察,所采上的冰毫无生命力,连一个生物细胞都没有,几个冰芯上来没有任何发现。生物队员们很焦躁沮丧,加上恶劣天气,身体和心理已经接近极限。尽管年龄普遍都不大,30出头,作为初次南极科考的他们来说,这时极端环境中对未知的恐惧已经占据思想全部,即便遇到有用的样本也不会用心研究。

  晓露同样注意到这些同事行为上的微妙变化,奈何他们是前辈,心高气傲,根本不会听自己的,只有怂恿包子一起在专家后面,每一段冰芯采上来时就取一点装上,回基地或者回科考站再研究。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