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短篇

咸鱼夫妻在逃荒

第十章 早冬

咸鱼夫妻在逃荒 三十六楼看风景 1894 2022-10-13 09:51:39

  进入早冬月,老天,继续不下雨。

  因为有山河,下游村饮用水的水井也就只有三口,还都挖得不深。

  现在,这三口井每天出的水,都快赶不上村里两百户人家的日常饮用了。

  村民们天天抢水,矛盾日趋激烈。

  都想让田村长想出一个好法子来。

  村民一:“村长啊,你倒是出来管管啊!我这每天都抢不到半桶水,一大家子,煮饭都不够的。”

  村民二:“就是啊,再这么抢下去,非得打起来不可!”

  村民三:“有些人就是欠打,劳资半夜来的,人家吃过早饭才来的,还想抢我前头去!你们说,该不该?”

  村民七嘴八舌,当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比谁都着急。

  闹到最后,村里只好各家排了固定的轮子打水,每家每天只能取一桶水,基本只够煮稀饭和喝水用。

  山河的水,现在真的快见底了!

  老袁家打水的活儿基本都是袁老三的事,无业游民,又是个脸皮厚不怕得罪人的货。

  掌勺人翠花煮饭做菜可都用的是空间水,还能让家里人睡觉前面前能用热水擦擦身。

  这个大儿媳妇,被老袁头夫妻一致认为会过,会节约。

  节约达人翠花,刚把家里的换季衣物都翻出来。

  既然老村长说今年大寒,那就得提前把保暖工作准备好。

  都说皮小子废衣服,看着柜子里这俩祸头子剩下的衣服,几乎没几件是完整的。

  小孩子长得快,他们的袄子袖子什么的早就短了,今年必须得做新的了。

  翠花问过马氏,家里其他人的东衣需要。

  马氏表示不用增减:“你爹的羊皮袄子热和得很,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老二要打铁,穿啥袄子?老三的我给他翻洗下,今年还接着穿!”

  她自己,都足不出户的,穿啥子新衣裳哦。

  反正老妇人的生活智慧就是,能不花钱就不花钱,必须要花,一个掰成俩!

  听到娘亲要去镇上赶集,双胞胎.撵路人上线。

  比起原身的暴脾气,活了一辈子的翠花,显然脾气要温和许多。

  以前原身几乎每天都要打一场娃,更别说骂了。

  两崽发现:最近娘亲都喜欢讲道理,动手的时候不多,喜闻乐见呐!

  打蛇随棍,小孩才是最有眼力劲儿的人精。

  翠花想着,下游村到最近的桥头镇,也就半个时辰的路,想去就去吧。

  等到了镇上,这才终于有了点古镇的既视感。

  桥头镇在青县已经算得上是个大镇了,离县城只有一个时辰的距离。

  镇上挤挤挨挨的房屋,黑麻麻。

  要说生意最红火的非粮铺莫属!

  听着这些人说,米价已经三十文一斤了。

  这才秋收过去几天?

  小店里的灰面馒头,都要五文钱一个!

  翠花刚都镇上就买了两个馒头,堵住双胞胎的嘴先。

  热腾腾又宣软的馒头,自带一股麦子的香甜,一下就让双胞胎不能自拔。

  当娘的,看到自家崽子吃个馒头都笑眯了眼,心里,说不出的心酸。

  用了一刻钟就把整个镇子给逛了一个遍。

  杂货铺有三家,其中,只有一家才有少量的棉花售卖。

  价格很惊人,五百文一斤。

  店里伙计站在店门口对外面的人嚷道:

  “这可是从北道而来的好东西,运到咱们桥头镇来,运费都不知多少哩,都说今年要大寒,你们现在不买,指定过几天就要涨价的!”

  围观的百姓不乐意:“可你这也太贵了!五百文一斤,怎么不去抢哦。”

  伙计一听就乐了:“这位大叔,棉花它再贵,还能有汤药贵哦,家里的老人孩子大冬天被冻出病来,算谁的?”

  看见没人被这话打动。

  小伙计也不气恼,又接着推销:“你们说一件绵袄可以穿多少年?外面的麻布穿旧了,还能把里头的棉花掏出来,只要晒它几日太阳,松软了就能接着用,一点不耽误!”

  这话说到了大部人的心坎上,不少心在心里盘算开来了。

  小伙计趁热又加了一把火:“一件棉袄,家里的老大穿完老二穿,轻松让你家娃轮一番!”

  这嘴皮子吧啦吧啦的,再省钱的妇人们最后还是被说动了几个。

  棉花,买,肯定要买的!

  翠花和黑娃的家底,加上胡老爹给的一共也就八两的样子,零零散散的还有四百多个铜板。

  一次只买了五斤,她打算继续偷渡掺杂。

  翠花目前的偷渡工作,还是很优秀的。

  家里粮食消化得很慢,大家都以为是魔芋粉条子的功能。

  咦,咦,魔芋粉条子都在杂货铺卖上了,还卖二十文一斤呢。

  询问了很多物价,带着孩子又来回逛完全镇,她的背篼里也只买了五斤棉花。

  主要还是兜里钱少,看着啥都贵。

  关键,咱空间里啥也不缺啊,也不想花那个冤枉银子!

  吃了一个灰面馒头就心满意足的双胞胎表示,对这一趟桥头镇之行,很满意。

  翠花花了两天时间,才用买来的棉花,加上偷渡的,给俩娃和自己各做了一套棉衣棉裤。

  棉布是没有的,袄子的外罩可都是老麻布。

  优点是耐脏,缺点是不软和。

  准备好了过冬的衣物,剩余时间就开始囤柴火了。

  今年两座青山团灭,大家伙找柴火得爬另外的山了。

  早冬才过了半月,天气突然变脸。

  一夜醒来,外面白晃晃的,居然下雪了。

  西南地区取暖,只靠烤火,冬日的木柴,家家都缺。

  晚上再次相聚空间的夫妻开始讨论天气:

  “咦,老公,你快来看!石头它变样了!”

  “这是什么新功能?升级还是啥?看着很厉害的样子!”

  原来,放在空间四合院的那块大石头,呈阴阳八卦状图文。

  一面有着冰雾,一面干燥。

  看来因为两位主人所处地理位置天气相差很大,空间石头都被搞分裂了。

  真是太人性化了。

  翠花高兴空间的新功能之余,关心起黑娃来:

  “家里情况还行,只要明年春季能下雨播种稻谷,就能熬过去,你这边什么情况?”

  黑娃抓头:

  “大黄江以南的八个府的地盘基本瓜分完了,我们蜀王只得了靠近西边的两府。

  大战倒是没有,小战不断,都想做老大不是,东边有钱,南边的百年世家实力都不弱。

  我们这些新兵两年下来折了一大半,你男人现在才混到什长。”

  翠花惊叫起来:“哟!终于不是光头兵了,可以呀!怎么做到的?”

  黑娃没有半分得意,叹气:“升官的秘诀就是,这一什的人死到就剩你一个,你就原地升级了!”

  “这,这也太残酷了!老公,你可得好好活着呀!升官发财都不重要,能活着回来就行。”

  翠花吓到了,古代打仗还真是九死一生啊,听着就让人揪心。

  看到媳妇儿吓得不轻,黑娃赶紧安慰她:

  “我你还不知道嘛,最会的就是苟了!别忘了,咱还有底牌在,轻易不会丢了小命去!”

  现如今。

  蜀王本来的藩地有8府32州160县,加上抢来的腹地2府,现在蜀王有10府40州170县的地盘了(还是最少的)。

  南边宁王有13府48州190县,排名第二。

  地盘最大、最有钱的是东边的鲁王,坐拥17府60州220县。

  三位藩王此时与朝廷已经形成划江而治之势,京城小皇帝拥有北方40府土地。

  兵马比三位藩王加起来还多一倍。

  翠花不关心王爷们的地盘大小,她只想知道:“这仗还得打到什么时候啊?”

  “蜀王有铁,鲁王有钱,宁王有势,没有大战,分不出高下啊!”

  “你看咱这蜀王咋样?”

  “兵营到还令行禁止,听说只有26岁,除了后勤比较吃紧,兵器还能保障,是个沉得住气的。”

  “咱除了当大头兵,还能干点啥?”

  “我这大字都不识一个的兵丁,前身之前也就在县城打打零工和种地,没啥技术背景,我打算边打仗边启蒙,争取把这文盲帽子给摘了!”

  “老袁家也没一个识字的呢!也就袁老三脑子要活泛一些,就是没活泛到正途上,成天游手好闲的,你爹都管不动他。”

  黑娃想了一会,摆手道:“没事,袁老三他其实胆子不大,干不出出格的事情来,估计是没找到他乐意干的事情才这般的。话说,咱能把两头送学堂么?总不能在咱俩手里还养出文盲三代来啊?”

  翠花被男人这话乐得嘎嘎直笑:“你一个学渣说这话,搞笑不?想当年,你爹劝你读书,都快把嘴皮子磨起壳儿来了!我倒是挺想让他们去学着认几个字的,在家除了淘气半点人事不干......”

  “你这婆娘,哪有当面揭你男人短的?”

  “......”

  夫妻俩又是十几分钟的吃喝交流空间会,也就这个时候,才真实的感受到了活在异时空。

  黑虎和黑豹在空间狂撒欢的奔跑,一会儿追小鸡,一会儿撵小鸭。

  这才一个月时间,肉眼可见的长大了不少。

  两只狗很有灵性,简单的指令都能听明白。

  尤其是当金主妈妈喊喝nainai时,小短腿跑得飞快......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